周永,别署老永、滴石。中国传统水墨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虹道书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现居北京。其作品率意苍润,用笔雄健奔放,随意自然,节奏明快,章法严谨,在变化中求统一,部分作品为全墨形,不着一点“色相”,满纸氤氲之气,极为“雅致”,厚重的运笔以及对中国画传统的独特体悟,获得行内人士的认可和好评。
山水间 素履可往 品周永水墨
山水间 素履可往 品周永水墨
我有一些独处的喜好。比如在雨后泛起微岚的时候,去附近人少的山间呼吸新鲜空气,抑或听听野泉小瀑的梵音。若是接近昏晚,便会关了灯就着暮色,沿山路缓缓随风而驶。好像一切机动的光或声都会惊扰山中的静气……
我这样的痴算是浅的。南朝画论家宗炳,一生拒入仕宦,偏钟情于游历山水。老疾将至,便坐卧于四壁所画山水素绘间,抚琴动操。刹那间,众山绝响,似坐穷泉壑,行吟云涌……真可谓形可媚道。我想,山水间,应该是有神灵栖居的吧。
品周永水墨,便似卧游山水,静气而又诗意。
李白曾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说的是色如黛眉,修妩静好的西梁山。此地山峦烟旷,洲渚掩映,吸引了一众古今文人亲往。而周永便是出生在这里,一位生长在风景里的画家,他的绘画更是一直不懈追沐山水间的神明性情。
起初,冥顽少年,亦是懵懂无知。机缘妙趣,在又一次的罚站中,被老师云淡风轻一样的运笔挥毫给定住了。浑厚华滋的清韵笔墨不同凡俗,能够被吸引住,足见少年的天资禀赋。老师罗积叶,是大家林散之的入室弟子。至此后,泼皮顽猴仿若被正了性情,便跟随老师游历写生,读识画画。故事的开头有些好运气,过程却是艰辛磨练的。九十年代,不满足于有限的艺术眼界,更是辞去人人艳羡的国企职业,遵从内心向往,毅然北漂求学求艺。又遍游山川云水,积润养识。
他的笔墨透逸出自然物象及游学心境浑然一体的境界。用绘画表达对山水的崇仰,必绕不开笔墨。无论笔多墨少,还是墨多笔少,都离不开内美二字。古以来,笔墨的高意境,便是追求物与象的圆融思辨。
他说,用笔是一幅山水画的概炼之魂,混沌空蒙的墨色中,线的游走要有呼吸质感,有时是书法的转承笔意;有时却又是抛开这些技术考虑,进入无意识的意念而自然为之。这样说,有一点老子的无为而为,这就是笔墨进入修养层面了吧。我想,线的玩味,何尝不如人生呢?笔墨中的自然物象,以及探索中的澄怀观道……
观其画,确实笔笔连贯,且笔笔见笔意,笔笔无痕迹。一切抑扬顿挫,枯润参合都在打开糅合的往返中达到平衡。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未知未觉是怎样的画境。这大概就是艺术内美的体现--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除了用笔有研究外,他又是善用淡宿墨的,且喜多层的积累叠加,不显垢气,却是愈添瓦亮。我问老师最多用过几遍,他笑到,到满意为止吧,但不是涂抹,是一种很大的边纠结边突破重围的烧脑运动。不断的肯定否定,直到和谐停匀……
黄宾虹曾说:“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宿墨积累,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控的笔墨修养。用坏了,画面显污浊。用到恰到分寸,却是透亮苍润,笔痕重叠,亦笔亦墨间,古意便渐次舒展开。
清代画家郑珊曾向青年黄宾虹画授“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画诀,虚与实,需反复角色互幻……大概心怀淡定,方能笔出简淡吧。虽往复,亦痴痴迷恋。我想,写字画画只是技艺,就像爱写诗只能接近诗境,画画也只是接近于画境。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是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的,所以周永说,自己是一直在路上的心态。
“我心中始终有这束光,借着光,我要努力渡过去,去到那个如你所说的境,那个有神灵栖息的山水间。这大概也就是我的一点信仰了吧。”周永如是说。
呵呵,于生,是浅的,但并不影响我们生在风景里渡自己。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品周永水墨,如渐次入三种山水间,你要素履一些,可往。
推广活动开启
☆如果您是艺术家,如果您有好的作品,如果您想通过、水墨云书画网让更多人知道您,了解您的艺术作品;请加微信:19903841155
☆发送个人简介、作品资料、联系方式至邮184082370@qq.com
我们会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我们会及时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