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底部的五大特征
中金公司:历史底部的五大特征
中金公司梳理了A股市场自2008年以来的6次阶段性底部的形成过程,并总结了基本面、政策、估值、资金和行为5个维度的重要底部特征。
基本面信号方面,市场见底常领先盈利增长的回升约1-2个季度或基本同时出现,但随着近年来A股各产业盈利周期分化,导致各板块见底节奏出现差异。
政策信号方面,历次市场调整过程后半段尤其是尾声期常有宏观和监管层面的支持,政策措施是否有助于化解引发市场调整的核心矛盾,是判断市场能否阶段性见底的关键。
估值信号方面,历次阶段性底部往往对应市场估值下行超出预期,虽然极低的估值无法单独判断市场是否见底,但是可能对应未来取得高收益的概率提升。
资金信号方面,A股底部区域往往伴随产业资本增持明显增加或净减持下降,以及市场交易情绪明显降温。
行为信号方面,强势板块或者强势股补跌可视作调整尾声阶段的重要行为信号。
综合来看,阶段性底部形成的关键可能在于引发调整的主要因素出现逆转或预期改善。其中,有效的政策信号以及盈利预期改善的基本面信号是阶段性底部形成的重要条件,估值、资金和行为层面的信号可以起到辅助判断作用。
华西证券:“政策底”已基本探明,“磨底后震荡上行”概率大
本轮A股“政策底”已基本探明,“磨底后震荡上行”概率大。复盘2008年后A股历次筑底,“政策底”的确认通常伴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出台,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资本市场相关政策。
“政策底”确认后市场往往出现反弹,但市场底部的构筑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外围因素扰动或经济基本面担忧可能使得市场再次磨底。本轮A股“政策底”已基本探明,“市场底”也不太遥远,上证指数在3000-3200点附近或是比较坚实的底部,未来A股磨底后震荡上行概率较大。
海通策略:三个利空渐去,填坑行情进行中
①引发本轮市场调整的因素是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弹,三个利空渐去。②稳增长政策落地望驱动市场修复,今年基本面和政策面更像12年,股市运行更像16年,填坑行情进行中。③继续紧抓稳增长主线,如金融地产、新基建(光伏风电、大数据云计算),后者弹性更大。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